绿色经济与绿色金融双向奔赴天地宽

发布时间: 2025-08-15
 浏览次数: 4

退耕还林,在生态保护间把握取与舍;发展新能源汽车,于资源转型中统筹破与立;打造碳市场,在绿色经济里协调稳与进……二十载耕耘,中国绿色金融蓬勃生长,绿色发展画卷壮阔铺展。从破土萌芽到枝繁叶茂,恰似这莺飞草长,蕴藏着无尽的生机与力量。

为生活带来新变化

“最近这些年一年比一年好。”甘肃省兰州市民张女士说的是对城市绿地增多的感受,也是空气质量的变化。

清晨的兰州水生态科普公园,绿草茵茵、鸟语花香,不少市民在这里晨练、散步。这座公园与黄河仅一路之隔,而在其地下,还“藏”着一座西北地区最大的全地埋式污水处理厂——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变身公园,在变废为宝、节水增绿的同时,为当地老百姓提供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们着眼服务黄河流域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支持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改扩建项目。”国家开发银行甘肃分行客户三处客户经理常振文向《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介绍,这座污水处理厂采用“活性污泥法+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工艺,经过处理后排入黄河的尾水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

目前,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已完成改扩建并投入运营。这一项目只是国开行支持绿色基础设施改造的“冰山一角”。据悉,今年1至4月,国开行发放绿色贷款超过2500亿元,重点投向绿色基建、清洁能源、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等领域。近年来,国开行绿色贷款在全部信贷资产中的占比不断提升,为可持续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为发展打开新空间

绿色金融不仅能够为生态保护助力,还能为企业发展打开新空间。

在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钢铁电力园区,一提到“用水”,不少企业都曾犯过难。尽管曹妃甸位于渤海之畔,但资源型缺水的问题依然突出,必须“精打细算”。为解“发展之渴”,三友集团成立专业开发海水淡化项目的公司。这类项目普遍存在前期投入大、经营成本高、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启动之初便面临超7亿元建设投资需求。“当时可行性报告堆满了我的办公桌,项目建设却卡在了融资环节。”三友集团财务总监回忆说。

据了解,工商银行河北省分行在得知项目建设进度和企业融资需求后,多次深入企业调研,为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将企业“精制浓海水循环利用”核心技术与产业发展前景纳入授信评估。在“绿色金融+循环经济”双重绿色通道的加持下,仅用9个工作日,4.5亿元绿色贷款方案便赶在项目全面开工前落地。

为企业带来新机遇

推动绿色转型,既要从大处落笔、在大项目上着眼,也要关注中小企业的转型需要。当前,越来越多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深入探索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的融合发展,这也为中小企业带来了机遇。

在社交平台上搜索浙江湖州,跳出来最多的帖子是关于童装购物攻略,足见湖州童装之闻名。不过许多消费者不知道的是,纺织服装业是高污染行业。除了做大市场,产业链上千千万万中小企业还面临绿色转型难题。

金融“看不见的手”可以在此发挥作用。据悉,湖州银行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小微企业信用评级结合,创新绿色小微快贷产品,通过信贷政策引导当地企业逐步向绿色低碳转型。

“绿色小微快贷通过收集、关注和识别企业的‘绿色因子’,挖掘企业绿色潜质,引导和支持其绿色发展。我们在授信时会同时参考企业的ESG评分及企业信用表现。企业ESG评级将直接影响贷款额度和利率,以此来引导中小微企业进行低碳生产。”湖州银行有关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该产品已在童装、批发零售、餐饮、住宿、外贸等行业推广。截至今年6月末,绿色小微快贷授信达46.39亿元、授信2981户。

双向奔赴天地宽。随着绿色制造和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在全国多点开花,我国在确保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降低了资源环境的压力。实体经济旺盛的绿色转型需要,也带动我国绿色金融市场发展壮大。绿色金融已成为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守护绿水青山的重要力量。

 

  • 返回顶部